叉車作業(yè)應用(卸載作業(yè)、叉取作業(yè)、卸貨技術 )-云南叉車司機駕駛證
叉車作業(yè)應用(卸載作業(yè)、叉取作業(yè)、卸貨技術 )-云南叉車司機駕駛證
叉車作業(yè)應用
目前,鐵路、港口、倉庫、工廠和機場廣泛應用叉車來完成物資的裝卸與搬運。無論是內燃叉車還是電動叉車,叉取貨物、卸下貨物和途中行駛是都要經過的三個作業(yè)過程,并且經常會遇到各種特殊情況下的行駛作業(yè)。因此,正確把握操作程序和工作環(huán)境特點,可以提高駕駛員對叉車的綜合應用能力,確保作業(yè)質量。
一、叉車叉取作業(yè)
叉車起步后,操縱叉車駕駛至貨堆之前,操縱門架由傾斜成垂直狀態(tài),將貨叉升起與貨物底部同高,操縱叉車慢慢向前行駛,使貨叉進入貨物底部,提升貨叉,使貨物離開貨堆,并使門架及貨叉后傾,以防止叉車在行進中貨物掉落,最后倒車使叉車離開貨堆,降低貨叉至離地面200-300mm,然后操縱叉車行駛到新的貨堆。全部取貨程序概括起來共有八步,即駛近貨垛、垂直門架、調整叉高、進叉取貨、微提貨叉、后傾門架、駛離貨垛以及調整叉高等,叉車叉取作業(yè)程序見表5-2.
二、叉車卸載作業(yè)
叉車叉取貨物后,器卸載或放貨(堆垛)時的工作情況見表5-3.叉車叉取貨物后行駛到新的貨堆前面,起升貨叉使其超過貨堆的高度,操縱叉車慢慢駛向新的貨堆,并使叉取的貨物對置于新堆的上方,使門架向前垂直。這時操縱貨叉慢慢下降,使叉取的貨物放于新貨堆上,并使貨叉離開貨物底部,操縱叉車離開貨堆,后傾門架,降低貨叉。全部放貨程序概括起來共有以下八步:駛近貨拉、提升貨叉、對準貨位、垂直門架、落叉卸貨、抽出貨叉、后傾門架和調整叉高。
三、叉卸貨技術
叉車作業(yè),不論是裝貨,還是卸貨,都必須重復完成叉貨、卸貨兩個基本動作。初學時,一定要嚴格按八動作要求,由慢到快,循序漸進,養(yǎng)成良好的操縱習慣。同時還應特別注意行駛速度與操縱動作的協調、操縱動作與剎車動作的配合。
叉卸貨物的熟練程度,可以用一次循環(huán)時間、叉貨準確率、放貨成功率等衡量。一個好的操作手,應做到叉而準,準而穩(wěn);行短路,轉小彎;動作程序分明,車速配合適當;叉貨準,卸貨穩(wěn),不頂、不刮、不拖拉。
四、叉車叉卸貨效率分析
在倉庫的收發(fā)和翻堆、倒垛作業(yè)中,操作手的熟練程度對任務的完成影響很大,它直接影響著機械的利用率、純作業(yè)時間和作業(yè)效率。在作業(yè)人員一定的情況下,尤其決定著人均作業(yè)率的大小。而叉、放貨物成功率是衡量操作手技術熟練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。因此, 在操作訓練中,應注意加強操作手的叉貨和放貨的實際訓練。
(1)一次叉貨準確率 叉車在正常狀態(tài)(貨叉離地20~30cm,門架后傾)下駛近貨垛,按叉貨程序操作,沒有出現重新調整叉車、貨叉或不使用橫移等動作情況下,一次叉取貨物位置恰當,則算一次叉取成功。在選定的時間內叉取一組貨物,其叉取成功次數與總叉取次數之比稱為一次叉貨準確率,用百分數表示,即∶
式中 C——次叉貨成功率;
m——在選定時間內叉取成功次數;
M——在選定時間內總的叉貨次數。
實際考核中,可以連續(xù)叉取幾組貨物,取其成功率的平均值作為一次叉貨準確率。
(2)一次放貨成功率 叉車載貨在正常狀態(tài)下,駛近貨位。接放貨程序操作,一次放貨,不重新調整叉車或貨叉,不使用橫移,貨箱位置合適,則算一次放貨成功,否則失敗。在任意選取的時間內,叉、放一組貨物,其放貨成功次數與總放貨次數之比稱為一次放貨成功率,用百分數表示∶
式中 p——次放貨成功率;
n——在選定時間內放貨成功次數;
N——在選定時間內總的放貨次數。
實際考核中,可以連續(xù)叉、放幾組貨組,取其成功率的平均值作為一次放貨成功率。
(3)一次叉卸貨循環(huán)時間 叉車從叉取貨物,經過短途運輸后放貨,再回到原來叉貨,這一過程稱為叉車的一次工作循環(huán),一個工作循環(huán)所占用的時間,稱為一次叉卸貨循間。一次叉卸貨循環(huán)時間同樣是衡量操作手技術熟練程度的指標之一。
五、叉車工作通道和工作面的確定
叉車在庫房或貨場內作業(yè)時,需要有方便的通道。以供叉車走行、取貨、拆碼垛之用。通道寬度主要取決于叉車的轉彎半徑、貨物的外形尺寸,以及其他一些因素。
(1)直行通道最小寬度的確定 叉車在直行通道中會車時,其通道寬度取決于兩叉車的寬度或所載貨物的寬度,如圖 5-1 所示。
B直=B1+B2+C安
式中 B直——直行通道最小寬度;
B1、B2——分別為兩叉車或所載貨物的寬度;
C安——安全距離,包括叉車與叉車之間、叉車與貨垛(或建筑物)之間的距離,一般取0.5m。
(2)直角轉彎通道最小寬度的確定 如圖 5-2 所示為叉車直角轉彎的通道,在這種情況下,通道寬度由叉車的轉向半徑來決定。
B轉=R-r+C安
式中 B轉——直角通道的最小寬度;
R、r——分別為叉車外側和內側的轉向半徑;
C安——叉車與貨垛或建筑物之間的安全距離,一般取 0. 2m。
叉車的轉向半徑,一般通過實際試驗求得∶ 在平坦而堅實的地面上,叉車于空載狀態(tài)下,把轉向輪轉到極限位置。以低速旋轉一周(或二周以上),它的最外側輪廓所描繪的圓同半徑,即為外側轉向半徑R; 而在內側最靠近旋轉中心的一點所作的圓的半徑,即為內側轉向半徑r。但是,當叉車在滿載并以正常速度運行時(此時貨物接近于地面),轉向輪的輪壓小于空載時的輪壓。轉向時。轉向輪向邊滑動,其轉向半徑也稍增大。由于存在這一情況,在確定通道寬度時,應適當增加一些余量。
(3)工作面寬度(直角取貨)的確定 如圖 5-3 所示,用叉車拆碼垛、牽引車搬運作業(yè)時,工作面的寬度與貨物的堆形式有關。當牽引車采用圖 5-3 的循環(huán)路線時,工作面寬度可以窄一些。這里僅就叉車直角取貨來確定工作面寬度。當使用牽引車時,可以根據牽引車的外形尺寸、轉彎半徑等,適當增加通道寬度。